“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固执地认为,‘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小米没啥技术,就是东西便宜’,‘小米只会营销,肯定走不远’等等。那段时间,我陷入了严重的内耗。”
9月25日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举行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讲述了小米自研芯片和造车背后的故事。他透露,小米在汽车和芯片领域的突破,都来自五年前的一次“大反思”。当时小米营收突破20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
“但我内心,却充满着难以言说的焦虑。”雷军坦言,“我们所处的行业,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是躺平认命,还是继续打拼?更让人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着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
说起当时市场的竞争烈度,雷军依然历历在目。他在会后对观察者网等媒体坦言,“手机市场是竞争特别激烈的市场,难度超过了汽车。全球来看,苹果、三星和华为都是这个星球上的科技巨头,中国市场也是我见过最离谱的市场,六个主要的手机玩家,平均市场份额都在15%-16%。这么强大的压力下,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
最终经过半年复盘,雷军和团队在“躺平认命”和“继续打拼”中选择了后者,“我们坚定了下个阶段的发展道路: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
图源:观察者网
“芯片不干肯定输,玄戒谈成功还为时过早”
在雷军演讲中,芯片是一个重要章节。
谈及今年5月推出的手机处理器玄戒O1,他仍难掩自豪,“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制程旗舰芯片的公司,谁也没有想到,小米第一款旗舰SoC,表现如此出色,达到了第一阵营的水平。”
但实际上,小米的芯片历程也经历过不少挣扎。
图源:观察者网
2014年,小米成立松果电子,开启研发芯片之路,2017年首款芯片“澎湃S1”搭载于中端机小米5c上市,当年卖了60万台。
“这个开局看上去非常不错,但我心里清楚,松果之路其实走不下去了。2018年,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停掉了手机SoC芯片的研发,队伍缩编,继续做一些小芯片,算是保留了一点火种。”雷军说道。
在他与团队的复盘中,最终得出结论,松果的失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切入点选错了,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当年苹果、华为就是这样突破的。其次,自研芯片还需要手机团队的全力支持,当时松果在管理上相对独立,跟手机团队的协同非常困难,甚至雷军经常亲自协调,但依然很难解决。
这样,松果的失败,就成了必然。
那小米后来为什么又做了玄戒?雷军坦言,“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最终几乎都成了芯片巨头。我鼓励大家,芯片,我们不干肯定输;不试试,怎么就知道我们小米就干不成呢?”
图源:观察者网
2021年,小米启动新一轮芯片研发。“松果失败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很多人心中。我们见到每位合作伙伴,都需要拼命解释,对方才能理解。费尽了周折,我们才终于重新组建了团队。”他在演讲中透露。
此后小米的芯片之路也遭遇了不少阻碍。
比如2022年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小米营收首次骤降15%,当时小米已经启动造车。而后,2023年5月OPPO哲库的突然解散,也给小米团队带来了冲击。
“一家同行没有任何预兆,三千多人的芯片团队就解散了,我的手机瞬间被电话和信息挤爆。”雷军透露,“为了稳定军心,我马上安排了芯片团队全员会。那时谣言满天飞,会议通知刚发出,同事们吓了一跳,以为我们也要解散了。我们芯片负责人朱丹,在会上传达了公司的决定后,大家长舒一口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芯片干成!”
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25年5月,小米推出两款芯片玄戒O1及玄戒T1。其中,玄戒O1搭载在小米15 S pro和小米Pad 7 Utra上;玄戒T1搭载在小米S4智能手表上。
雷军坦言,自研手机 SoC至少要花十年时间、至少投入五百亿。玄戒的路才刚刚开始,谈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肯定会继续坚持下去。”
他还透露,本来建议项目继续叫松果,但团队坚决不同意,后来取名玄戒,“代表了一个庄重的承诺:小米造芯,这一次,我们是认真的。”
“中国手机市场打持久战”
虽然雷军在演讲中大篇幅介绍了自研芯片的历程,但同场发布的小米17系列并没有搭载玄戒芯片,而延续过往的做法,首发了高通刚刚推出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图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