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类基金成为规模缩水的重灾区。昔日知名基金经理产品亦难独善其身:原副总经理秦毅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由245.65亿缩水至146.24亿,近三年业绩亏达21%(截止2025-07-11),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表现;中生代基金经理于浩成管理的三只基金总规模29.70亿元,较2022年6月30日缩水24.03亿,近三年基金回报率-19%。(截止2025-07-11)。
规模企稳背后:“个人系”公募的艰难转身
wind数据显示,在连续下滑后,泓德基金近期出现企稳迹象。2025年二季度末资产规模达466亿元,较2024年底的460.60亿元小幅增长6亿。这一积极信号背后,或是泓德基金在投研与合规两端的同步发力:
一方面量化与AI成转型引擎。2023年4月,泓德基金正式设立AI Lab,跟踪实践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梳理行业发展趋势并挖掘二级市场潜在投资机会,通过开发适应中国股票市场的深度学习选股模型,为投资赋能。泓德基金量化产品家族已覆盖标准指增、主动量化、主题赛道等大类10余只产品。“泓德基金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投研领域的资源投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投研领域的应用,以科技提升投研效率,探索多元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特色工具。”泓德基金在2025年5月接受采访时表示。
另一方面,强化合规。李娇从副总经理转任督察长,或凸显公司强化合规的决心。公开资料显示,李娇拥有山东大学经济学硕士背景,2015年泓德成立之初即加入,在2022年6月的晋升潮中,李娇与王克玉、秦毅一同被提拔为副总经理,此次转岗被视为“中后台人才”走向前台的标志。
作为国内首家“个人系”公募,泓德基金的股权结构颇具特色:创始人王德晓持股25.91%,阳光保险持股20.98%,其余股份由多家机构分散持有。灵活决策的另一面,是对核心人才的过度依赖。多位高管出自阳光保险体系,一旦关键人物变动,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如何搭建更具厚度的人才梯队,仍是摆在泓德基金面前的必答题。
从千亿巅峰到规模腰斩,再到初现企稳,泓德基金的曲线勾勒出“个人系”公募在行业洗牌中的缩影。当十年督察长谢幕、合规“女将”接棒,泓德基金能否借此完成真正的转身,市场拭目以待。
备注:本文由AI辅助,根据wind数据、基金公告整理而来。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