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油电混动汽车好像少了很多。
曾被视作燃油车向新能源过渡“香饽饽”的油电混动,如今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里节节败退。
看似残酷的现实背后,藏着不得不面对的原因。
一、大家的认知
消费者对油电混动的看法,早已陷入难以打破的循环。
“不能充电也算新能源?”这是很多人心里的疑问,也让油电混动被贴上“过渡产品”的标签,大家买车时很少优先考虑它。
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更愿意选纯电、插混这些新技术车型。
更要命的是,竞争对手个个“来势汹汹”:插混车型充电后续航能超百公里,日常开基本不用油;
增程车型能带来纯电般的驾驶体验,还没有续航焦虑;
纯电车型不仅用着便宜,智能化程度也更高。夹在中间的油电混动,优势越来越模糊。
二、技术路线
油电混动的技术发展,已经碰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先看成本,它的动力分配系统结构复杂,造出来就不便宜,和传统燃油车比价差明显,就算平时省油,算下来也没省多少钱。
而且维修保养得找专业技术人员,后期花钱的地方不少。
再看性能,油电混动的纯电续航里程特别短,只能在起步时帮点小忙,动力输出主要还是靠发动机,和燃油车比体验提升有限。
另外,它的智能化配置也跟不上新一代新能源车型,显得有些落伍。
三、最重要的使用体验
在日常用车这件事上,油电混动的体验早已被其他新能源车型甩在身后。
虽然加油频率比燃油车低,但还是得经常跑加油站;想停新能源车专用车位、享受充电相关的福利,根本没份;
智能化体验更是差一大截,连OTA升级这类常见功能都没有。
从长期使用来看,问题也不少。它的电池容量虽小,却照样会老化;
动力系统结构复杂,出故障的可能性更高;现在二手车保值率也开始比不上插混车型,越用越不划算。
这类人,还能考虑油电混动
运营车辆司机:油电混动百公里油耗低至4升,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而且技术成熟、可靠性强,维修网络也完善,很适合天天跑业务的司机。
充电条件受限用户:如果家里没有固定充电桩,又不想天天找地方充电,或者经常跑长途、在充电不方便的地区用车,油电混动不用依赖充电,会更省心。
虽然油电混动逐渐“失宠”,但它的价值仍值得客观看待。
首先,经过20多年的市场检验,它的技术成熟度高,可靠性有保障,开着让人放心。
其次,不用改变传统的用车习惯,毕竟加油站到处都是,加油比充电方便不少。
另外,它的适应性很强,在极冷、极热等极端气候地区,表现比很多纯电车型更稳定。
说到底,油电混动的困境,就像当年的功能手机。不是功能手机不好用,而是时代选择了更智能的智能手机。
现在要是选油电混动,得认清一个现实:花比燃油车更高的钱买车,最终只换来有限的油耗节省。买车终究是件大事,不管选哪种动力车型,结合自身需求理性选择,才是最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