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米造车顺风顺水,雷军却突然在微博上卖起惨来。
在9月23日消息,雷军发文预告年度演讲,说要聊聊一些被巨大挑战逼出来的关键转变。
图源:微博
不过,小雷看评论区网友的反映,似乎并不完全买账。
图源:微博
“都是被逼出来的。”
这话听着凡尔赛,但细想之下,或许有一半是真心话。毕竟,外人看的是SU7上市后的风光无限,而内部经历的,可能真是一部磕磕绊绊的极限生存。
回想2021年3月,雷军宣布押上全部声誉造车时,场面确实悲壮。但悲壮不能当饭吃,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巨头夹缝中杀出一条路。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安全,这直接关系到品牌的生死线。
毕竟车圈有多乱,大家懂得都懂,就不能让人捉住一丝把柄。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的电池系统做了大量极端工况下的安全设计。比如每个电芯都有独立的泄压和隔热通道,确保单个电芯热失控时不会波及整个电池包,车身框架都用了4根2200MPa 的超强钢。
图源:微博
这场演讲的主题——“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
在小雷看来,小米虽然以手机业务起家,但早已不止步于手机,其业务已拓展至家电、汽车等多个领域。而雷军真正的王牌,还是那个被称为玄戒的自研芯片。
这步棋看似低调,实则是为未来十年布局。当其他车企还在比拼屏幕尺寸和座椅功能时,小米已经在底层架构上谋划如何让手机、汽车、家居设备真正实现算力协同。
数据显示,大多数SU7车主本身就是小米生态用户。汽车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智能控制中心。
而小米最大的、也是目前许多竞争对手短期内最难模仿的“隐形王牌”,恰恰是它耕耘多年、已经初具规模的“人车家全生态”。这步棋看得远,也逼得狠,逼着团队必须攻克底层技术难题。
当然,挑战依然严峻。智能驾驶技术如何追上一线阵营?供应链管理如何保证万无一失?这些都是小米必须直面的问题。
因此,小雷推测,雷军在这次的演讲中,可能不会只展示成绩单,或许会分享一些“打掉牙往肚里咽”的经历。比如团队组建时的艰难、技术瓶颈期的焦虑,以及应对舆论压力时的无奈。
图源:微博
网友们总结的很好,“雷式营销”的精髓,就在于把困难包装成英雄之旅的必经关卡。而年度演讲的经典套路,往往是先痛说革命家史,再亮出技术成果。
这次可能也不例外,那些广为流传的数字——如85场行业拜访、200多位专家咨询、以及巨额的研发投入等,很可能成为塑造这种叙事的有力道具。
但观众真正想看的,肯定不只是这些套路。大家更关心的是,20万的车能不能带来30万的体验,要的是极致的性价比。雷军的苦难叙事固然动人,但用户最终需要的是产品体验的切实提升。
有网友看来,与其费尽周章搞营销,不如讲讲王腾的故事,肯定爆。
好了,关于雷军9月25号这场演讲,小雷也准备关注一下。除了期待小米17系列的发布,更想听听王腾的。因为大家都明白,所有看似轻松的背后,往往都是硬扛的结果。敢于公开承认这一点,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和真诚。
距离雷军年度演讲还剩不到两天,大家感兴趣吗?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