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时代
1,小米1
2011年八月份发布的小米初代手机之所以那么成功,除了一身顶级硬件配置仅搭以1999元的超低售价之外,还与其当时所搭载的已诞生一年时间之 MIUI 有关。
在硬件吸引力与软件粉丝盘的基础上,辅以从魅族黄章那取经的“期货定价”销售模式,以及创新的“饥饿营销”互联网玩法,最终这代手机的总销量直接冲至790万台!
2,小米 2 / 2S
2012年八月份小米2虽然售价依然没变,但其却依靠全球首发高通骁龙APQ8064四核处理器的名号响彻业界,同时运存还翻倍至2G;并首次配备前置摄像头,以及720P全贴合IPS屏幕。
至于2013年四月份发布,升级搭载全新骁龙600处理器的小米2S,则是销量与口碑齐飞的经典神机,其极为长寿地支持了多版系统大更新,最终与小米2共同拿下了1400万台的疯狂销量!
3,小米3
在全新1080P屏幕、3050毫安时大电池、1300万像素后摄,以及新增的NFC功能之强力加持下,小米3正式于2013年九月份横空出世!最终便有了1600万台这个小米数字系列史上最高的销量。
可惜这代分为了两个版本,其中联通电信版的由于搭载高通骁龙800处理器故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移动版却因为搭载了英伟达Tegra4处理器导致发热严重,于是口碑两极分化便始终伴随着这代。
4,小米4
为了挽救数字旗舰的口碑,2014年七月份统一处理器型号为骁龙801的小米4正式发布,并用“奥氏体营销”高调将不锈钢金属中框设计引入。
伴随机身质感提升的还有正面屏占比之明显进步,此外还首次配备了红外遥控功能,结合全新的f/1.8超大光圈后摄这代成功卖出1400万台!
5,小米 5 / 5S
2015年由于高通“火龙”肆虐,叠加供应链危机,最终导致小米数字系列旗舰难产。直到2016年二月尾,首次采用3D玻璃后盖加金属中框设计的小米5方才姗姗来迟。
这代标配3G运存,搭载骁龙820处理器,将后摄传感器升级为索尼IMX298——因此得以首次支持相位对焦,此外其后摄还首次用上光学防抖配置,并沿用了于小米4C上首发的 Type-C 接口。
同年九月尾,又发布了搭载骁龙821处理器并改为全金属一体机身设计的小米5S系列,这代不仅硬件变化诸多还因Plus版本的加入而导致起售价首次上涨,最终加上小米5销量仅为920万台!
(二)转型探索
6,小米6
经历了小米数字系列旗舰的断更,以及小米5/5S系列的销量大幅下跌之后,小米正式于2016年跌下神坛——国内手机销量冠军正式被OPPO取代,并巨幅跌至国内份额第五的前五垫底位置!
就是在这种低谷阶段的迷茫氛围中,米粉心目中的一代神机小米6携一代高通超神U骁龙835,于2017年四月份横空出世!绝美3D玻璃背壳加不锈钢中框的设计,结合正面屏幕覆盖的2.5D弧形玻璃,在颜值飙升的同时还带来了绝佳握持手感(3.5mm耳机孔正式被舍弃)。
此外,这代还摒弃了小米5S上的“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改为体验更佳的按压式指纹识别,且首次配备长焦镜头、线性马达和双扬声器,并迎回了主摄光学防抖和红外遥控这俩实用功能。
7,小米 8 / 8 透明探索版
米6是超神机这一事实那都是从“后视镜”角度看出来的,所以当年这代销量仅仅停留在550万台这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成绩上,所以当2018年五月尾小米8系列发布后方才迎来大量用户的涌入。
在与三星关系缓和的前提下这代得以首次用上OLED屏幕,其中“透明探索版”在此基础上还首次配备了屏幕光学指纹识别——外加那昙花一现的3D结构光人脸识别。这代还拥有传奇的IMX363主摄传感器,并首次引入双频GPS功能,可惜红外遥控和双扬声器全被阉割了。
这代为了冲销量还开始引入起售价低于1999元的SE版(仅搭载骁龙710处理器而非骁龙845),加上因为小米6超高口碑吸引所涌入的大量用户,最终销量直接冲到了1000万台的可喜高度!
8,小米 9 / 9 透明尊享版 / 9 Pro
在小米8系列销量正反馈的鼓励下,小米信心满满地在2019年二月份发布了所谓的“战斗天使”。并于透明尊享版中首次引入12G运行版本,以及f/1.47超大光圈加7P镜头的全新IMX586主摄。
此外这代还全系标配屏下指纹识别,并全系首次配备20W无线充电、27W有线快充、后置三摄、激光对焦等硬件,并迎回了红外遥控功能。可惜全系主摄的光学防抖皆被阉割,同时标准版的电池容量较前代还不增反减!
同年九月份还发布了旗下首款5G手机小米9 Pro,其除了首次支持40W有线快充和30W无线快充外,还首次引入定制 X 轴线性马达和VC液冷均热板,并以4000毫安时大电池增强了续航表现。
本来被寄以厚望的小米9系列,最终销量却仅停留在247万台这个耻辱记录上——小米数字系列史上销量倒数第二差的正式诞生!这除了产品本身问题外,还与行业大环境和供应链问题有关。
当时小米不仅有荣耀这个最强劲的对手——当年荣耀拿下中国互联网手机市场第一桂冠,还要面临半路杀出的蓝厂全新子品牌 iQOO 之竞争,此外欧加系的一加7 Pro当年也是响当当机圈之神,更惨的是其还要面对自家红米K20系列的贴脸开大!
其间小米本身供应链又把控失衡,导致产能跟不上,直接错过了最佳销售窗口期。在外有强敌环伺,内又“弹药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这“仗”还怎么打?最终销量就这样掉进历史深坑里了。
(三)冲高震荡
9,小米 10 / 10 Pro / 10 至尊纪念版
刚诞生的红米K系列虽然一出场就暴揍了自家大哥,但也因此顺利承接下了2000~3000元价位段的用户需求,于是小米史上又一代口碑爆棚的小米10系列带着冲高使命正式于2020年二月份诞生。
这代的硬件升级点相当梦幻,诸如超大 VC 均热板、COP封装技术加持的曲面挖孔90Hz高刷高亮屏、光学防抖回归的三星HMX主摄、超薄屏下指纹、X轴线性马达、独立听筒加对称式双超线性扬声器、“LPDDR5+UFS3.0”内存组合等皆为全系标配!可惜标准版阉割了激光对焦。
上述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硬件再加上一代神U骁龙865,以及容量巨幅提升的大电池之助攻,还有Pro版独享的50W有线快充和后置8P主摄加双长焦镜头,可谓小米史上首款硬件集大成者。
同期的竞争对手方面,荣耀受华为被制裁影响,战线收缩明显;而 iQOO 后继机型则开始大幅涨价,性价比优势不再;至于一加 8 Pro 亦不足为惧,还在吃前代“老本”的这代已不再惊艳。
这时候小米自身也克服了前代遇到的各种内部问题,大好局势下2020年八月份又一款经典旗舰小米10至尊纪念版,带着“120Hz高刷+120W有线快充+120倍数码变焦”的梦幻硬件组合高调登场!此外还有UFS3.1闪存和50W无线快充这俩加分升级点,并引入16G运存版本。
惊喜还不止于此,10bit屏幕色深、主摄传感器豪威OV48C、5倍大底潜望等配置皆为首次搭载!可惜由于潜望模组挤压导致机身空间紧张,其又退回了小米6那种听筒集成扬声器的双扬方案。
10,小米 11 / 11 Pro / 11 Ultra
小米10系列虽然贵为新一代神机,但由于受小米9系列稀烂口碑拖累,在销量方面又重蹈了经典神机小米6的悲剧,最终仅收获了600万台的一般成绩——更尴尬的是这还埋下了一口大锅!
2020年十二月尾,为了抢骁龙888处理器的首发小米11携全新的“2K+120Hz”屏提前发布。但这激增的屏幕功耗叠加“火龙”体质内伤,同时电池容量较前代还缩小了,这续航问题直接无解;再加上工艺缺陷导致的主板问题频发,结合MIUI12那拉胯的表现,最终的用户体验可想而知。
为了扳回一局,小米又在2021年三月尾发布了首次支持IP68级防尘防水,并搭载超大主摄传感器三星GN2和5000毫安时大电池的Pro版和Ultra版,其中后者还独享陶瓷后盖和后置1.1英寸副屏。
细节方面,Pro版搭载的仅为小底潜望,而Ultra版搭载的方为小米10至尊纪念版上同款的5倍大底潜望;除此之外,在超广角传感器方面亦是等级森严差别明显,同时Pro版还阉割了激光对焦。
这代还全系首次支持三频北斗定位,并改成了更节省内部空间的听筒集成扬声器双扬方案,只不过Pro版和Ultra皆搭载了规格明显更高的双扬声器单元。此外,Pro版和Ultra版还支持双67W有线/无线快充,而标准版仅支持55W有线快充——但首次支持50W无线快充。
可惜小米10系列埋下的那口锅最终还是砸到了小米11上面,其销量最终换来了各种负面反馈并带崩了Ultra版的市场空间,后面为了清理库存官方和渠道接连降价——“安卓之胱”就此诞生。
11,小米 12 / 12 Pro
口碑崩坏的小米11系列最终销量还不足400万台,这直接大幅拖慢了小米的冲高进程。于是不相信高通会坑自己第二次的小米又在2021年十二月尾,凭小米12系列全球首发了骁龙8 Gen1处理器。
这代为了提升续航,直接将标准版的屏幕分辨率降回1080P并升级支持67W有线快充,并首次为Pro版配备了LTPO自适应高刷屏和120W有线快充。但是在全系电池容量缩水和新一代“火龙”的面前,这些硬件变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改善。
为了销量这代还首次降低起售价,从而导致标准版的主摄规格缩水且降级搭载短焦指纹,而Pro版则舍弃了潜望镜头和IP68级防尘防水。最终,这代最大的亮点仅存Pro那绝版的对称四扬声器。
12,小米 12S / 12S Pro / 12S Ultra
为了拯救数字旗舰那稀烂的口碑与销量,2022年七月份小米紧紧抓住高通转投台积电4nm工艺制程打造的骁龙8+ Gen1处理器,发布了全新的小米12S系列,并自信地涨回3999元这个起售价。
之所以有这个自信,除了台积电工艺带来的安全感外,还与标准版共享了Pro版的主摄配置有关。此外这次小米还拉来了和华为“离婚”的徕卡实现了影像联名,意欲从联合调教和徕卡画质等影像个性化塑造模式快速切入高端赛道。
至于Pro版的硬件变化除了处理器之外,就是之前那昙花一现的四扬声器配置被换回了听筒集成扬声器的双扬方案,同时为了求稳还发布了一款搭载大电池的小米12 Pro天玑版(有几处阉割)。
最后就是小米冲高路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全新超大杯了,其舍弃了前代后面的那个副屏,直接将后置Deco空间让给了一英寸传感器索尼IMX989加持之全新主摄。
其实在小米之前,索尼 Xperia Pro-I 就已率先将一英寸传感器塞进手机里了,那为何大法没火呢?原来当时大法为了机身的轻薄,以及限于3:2画幅比例,最终被裁切至仅用到60%画幅而已!而小米这边则是通过厚度的增加以及4:3的画幅比例实现了无裁切应用!
这代仅Ultra版支持IP68级防尘防水,并于主摄中引入ALD光学镀膜且首次搭载三颗麦克风,官方还吸取教训严控售价一直到官网下架都没降价销售过Ultra版,其高端定位逐渐深入人心。
(四)春暖花开
13,小米 13 / 13 Pro / 13 Ultra
虽然小米12S系列赢得了用户口碑,但苦于小米11/12系列口碑连续崩坏的拖累,最终小米12/12S系列总共的销量还略逊于小米9系列!生生混成小米数字系列史上销量最差的一代。
既然“阿斗”扶不起来,那就通过快速迭代来刷新用户的记忆点。于是2022年十二月份迎回IP68级防尘防水功能,且标配“骁龙8 Gen2+LPDDR5X+UFS4.0”顶级三件套的小米13系列火速来袭。
其中标准版通过主摄传感器降级将微距镜头升级为75mm长焦镜头,延续小米12开创的轻薄小屏风格并在当时的曲屏风潮中大胆逆行改为了直屏设计,结果市场反馈竟出奇地好!
至于Pro版除了主摄升级为小米12S Ultra的同款之外,还首次引入了超大体积 X 轴线性马达和长焦微距功能,此外还迎回了激光对焦功能并增大了电池容量,基于此其起售价又涨回了4999元。
最后的Ultra版则是发布于2023年四月份,作为升级重点的影像方面其主摄通过引入两档可变光圈从而获得星芒拍摄玩法和调节景深能力,同时全新的“75mm直立+120mm潜望”双长焦组合又带来了全焦段宽广创作自由度。
此外,全新环形冷泵散热技术的引入还改善了录像体验,其它升级点还有5000毫安时大电池和90W有线快充,以及违背祖训的USB3.2 Gen1高速接口,“水桶”属性进一步增强。
14,小米 14 / 14 Pro / 14 Ultra
在小米13的热销带动下,全系销量竟直追曾经的辉煌小米10系列!受此鼓舞,全系标配四麦克风和环形冷泵散热的小米14系列,直接提前至2023年十月尾发布,并成功刷新了前代的首销记录!
这代标准版正式向“全能直屏小钢炮”发展,其不仅换装了全新的“1.5K+LTPO”国产屏,还增大了电池容量并支持90W有线快充和USB3.2 Gen1;此外后置三摄传感器全都升级了,而长焦镜头还新增支持Pro版同款的微距功能,最后连激光对焦功能都回来了。
至于Pro版,其主摄直接套用小米14的同款配置,故两者在影像配置方面仅余主摄无级可变光圈这一个差异点,此外其还拥有龙晶玻璃覆盖的等深四微曲屏和USB3.2 Gen2这两个全新升级点。
在标准版和Pro版的成功推进下,Ultra版亦于2024年二月尾提前现身,并带来了双路环形冷泵散热系统以及天通卫星双向消息两个全新升级点,当然这代的升级重点依然是影像端。
首先就是主摄传感器升级为全新的一英寸传感器索尼LYT-900,并通过引入无级可变光圈配置将最大光圈值拓展至惊人的f/1.63!接着就是其双长焦皆支持微距功能,完美弥补了前代的一大遗憾;最后就是其潜望镜头将光圈值大幅拓展至f/2.5,这在120mm光学焦段可谓机圈之最了!
此外,这代还拥有诸如龙晶玻璃、等深四微曲屏、USB3.2 Gen2接口、四麦克风等Pro版新增的硬件升级,但独享5300毫安时大电池和80W无线快充,并在此基础上起售价大涨500元!
15,小米 15 / 15 Pro / 15 Ultra / 15S Pro
完美吃到国内直屏党购机需求红利的小米数字标准版,到2024年十月尾发布的小米15系列已发展了三代,至此其机型设计框架已大体固定,迭代的升级点只需关注一些小修小补即可。
于是小米15的升级点,就可以看到仅有全新华星光电M9发光基材屏幕、屏下超声波指纹识别、龙晶玻璃盖板、容量巨幅提升的5400毫安时大电池这几个实用新硬件,叠加处理器的常规迭代这代起售价直接大幅提升了500元!
至于涨价300元的Pro版亦是同样变化,例如屏幕升级、指纹升级等皆一致,并拥有6100毫安时的超大电池——有线快充功率因此下降至90W,以及与小米14 Ultra同款的5倍大光圈中底潜望。
当然,Pro版还有一大变化也很明显,那就是主摄的无级可变光圈被阉割了;这个特点到了2025年二月尾发布的小米15 Ultra上依然存在,至此在可变光圈技术上依然执着的仅剩华为一家。
那么全新的超大杯究竟有何亮点呢?实际上其外围配置的升级与Pro版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其换上了跟随蓝厂路线的三星HP9超大底潜望——为此其超广角镜头规格还缩水了!此外其又跟随蓝厂路线让镜头保护玻璃用上了抗刮超低反镀膜,可见其最大亮点就是没敢涨价。
在这乏善可陈的迭代氛围中,2025年五月尾小米15S Pro携自研处理器玄戒O1与“LPDDR5T+UFS4.1”内存组合闪亮登场,雷军执着多年无功的自研SoC项目终于在这代结出了硕果。
总结:
纵观小米数字旗舰的发展历程,便能发现虽然“米冲高”历程早在小米5S Plus首次突破1999元起售价时便已开始,但早期的冲高经历非常不顺利,与之伴随的一大特征就是关键硬件之反复得失。
例如最基本的后置主摄光学防抖功能, 虽然早在小米5那代便已配置,但紧随其后的小米5S系列却直接将其阉割;纵使接着的小米6和小米8系列重拾该配置,但其后的小米9系列又来了个集体阉割,最终到了小米10系列方将此硬件变为“祖传”配置。
这种关键硬件高传承性特征,在苹果、三星和华为这种于高端市场早已站稳的品牌身上表现最为明显;这样消费者就会知道新旗舰总在净增加新硬件,而非左右腾挪一边阉割一边展现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