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又一次出手了。
9月11日,“网信中国”发布通报:小红书平台因未依法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中持续推送明星个人动态、炒作琐事话题,严重破坏网络生态秩序,被网信办依法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予以警告,相关责任人员将被从严问责。
这已不是小红书第一次站在“整改”的风口浪尖。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小红书已累计受到超过20次行政处罚,总罚金逾50万元,内容涵盖虚假广告、内容审核缺失等多种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此次已是该平台第五次被约谈——从“虚假种草”到“未成年人软色情”,从“隐性涨价”到如今的“明星八卦泛滥”,小红书似乎始终在“整改-复发-再整改”的循环中打转。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潜藏的结构性问题。
小红书43%的用户年龄介于15至24岁之间,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却大量暴露于平台刻意推送的娱乐八卦之中。有数据显示,平台向青少年推荐明星琐事的频率,甚至是时政类内容的7.2倍。这不仅挤压了优质信息的传播空间,更无形中塑造着年轻一代的关注焦点与价值判断。
更深一层的是,某些热搜词条背后,疑似存在“刷榜-引流-变现”的灰色产业链。有报道透露,部分热搜位甚至存在明确的商业报价。利益驱动之下,内容生态的治理变得愈发复杂。
这次约谈,小红书及其用户将面临短期整改,和长期战略调整的压力。
短期内,平台需要立即应对监管要求,限期整改,可能包括调整热搜榜的算法推荐机制、加强内容审核力度,特别是对明星娱乐类内容的审核标准。
同时,要处理相关责任人。网信办明确要求“从严处理责任人”这意味着公司内部可能需要对管理或审核层面的失职人员进行问责。
长远看,公司面临长期的战略调整。目前小红书正从“种草社区”向“生活方式电商平台”加速转型。这次约谈会促使它重新审视和平衡“商业化”与“内容责任”,思考如何构建一个更健康、可持续的内容生态,这关系到它的长期声誉和发展。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特别是那些依赖发布明星八卦或低质内容来吸引流量的,生存空间可能会受到挤压。鼓励更多创作优质、原创、正能量内容的创作者。
此次事件再次表明了监管层遏制“流量至上”不良风气的决心。它也给所有互联网平台敲响了警钟:任何平台都不能在“流量至上”的路上狂奔,而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清朗网络空间的构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责任落实,而不是表面整改、屡教不改。
监管没有终点,整改不应是循环播放的剧本。小红书们,是时候作出真正的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