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辽宁海城的南果梨迎来收获的季节。果农们忙碌着卸梨、拣果、装箱,通过多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
南果梨作为海城的特色产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海城是全国南果梨生产第一县,素有“中国南果梨之乡”的称号。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城已构建了从种植、生产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并与多所国内高校、华大集团等展开深度合作,加快南果梨产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南果梨产业集群。
“海城将倾力打造‘世界南果梨之都’,力争到2027年,基本实现南果梨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真正让南果梨产业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果’。”海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又是丰收年”
“90后”叶梦秋大学毕业后,于2015年回到家乡海城从事南果梨种植,目前是海城俊铮南果梨合作社(下称“俊铮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日照好、雨水充足,南果梨果面光、糖度高,品质和产量均好于往年,今年又是丰收年。”叶梦秋介绍,俊铮合作社今年的南果梨产量有望达到50万斤左右,除了销售自产南果梨,也会从其他果农处进行收购,整体销量预计超过200万斤。所销售的南果梨中,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占比超过50%,旺季月销量达到10万单。
海城市天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鹰果业”)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果品种植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南果梨等特色水果的种植、贮藏及销售。
“预计今年的南果梨产量会达到700万斤至750万斤之间,将全部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天鹰果业生产部部长李宝林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拥有出口资质,部分南果梨远销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今年产量预计为25万吨,产值预计为15亿元。全市从事南果梨生产的果农为6万户,围绕南果梨生产、运输、贮藏、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
农产品精深加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以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马风镇的海城祝家东方白兰地酒业有限公司(下称“祝家酒业”)主打产品是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2015年3月,在奥地利举行的国际烈酒大赛上,“南果醉”在1400多个参赛品牌中脱颖而出,夺得梨类烈酒冠军。截至目前,42度“南果醉”已经荣获国际金奖,48度“南果醉”也荣获了国际铜奖。
“好酒源于好原料,成熟的南果梨自带酒香,是为造酒而生的水果。‘南果醉’的原料是海城特产南果梨,北纬40度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是海城南果梨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走向世界舞台的天然通行证。”海城马风镇祝家村党总支书记姚吉利表示。
丛祝强是辽宁梨源香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梨源香”)的法定代表人,梨源香自2009年开始研制南果梨果脯,果脯在2017年达到口感、风味、色泽俱佳,并于当年推向市场。
“梨源香年均南果梨鲜果加工量在200万斤左右,超过90%的原材料需要外采。”丛祝强介绍,梨源香的南果梨果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始终处于零库存状态。除了南果梨果脯、南果梨梨膏,梨源香还开发了南果梨茶等产品,预计今年年底推向市场。产能不足是制约梨源香发展的重要因素,梨源香正在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择机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海城从事南果梨产业的企业有50余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家。共有储藏保鲜库1538座,储藏保鲜果品8万吨。
为了加快推动南果梨产业发展,海城市已明确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广泛招商引资,布局建设一批烘干、保鲜、包装、储藏等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提升南果梨初加工水平。引进落地一批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要做好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储备,在原有南果梨酒、南果梨汁、南果梨果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南果梨果粉、南果梨精油、低糖果干、胶原蛋白果片等保健食品。
“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跨越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可以让农业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真正实现‘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跨越。”海城市王石镇副镇长苏宏介绍,为加快南果梨产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南果梨产业集群,我们借助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与人才优势,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与大连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邀请相关教授实地调研,围绕南果梨全产业链升级,从种植技术改良、采摘后保鲜,到加工工艺优化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研究;与辽宁科技大学合作,发挥其设计专业优势,为南果梨产品设计特色外包装,从包装视觉上提升产品吸引力,塑造品牌形象。
据了解,海城市还携手华大集团进行南果梨技术革新,提升南果梨种植水平,通过基因检测和土壤改良技术,建立南果梨种植标准化体系。
华大集团利用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对南果梨的种质资源进行全面分析,筛选出优质品种进行培育和推广,提高南果梨的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在种植技术上,通过微生物技术开发专用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提升南果梨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实现科学防治,保障南果梨的产量和质量。
今年9月9日,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尹烨向海城捐赠2025GB南果梨基因组测序数据,为海城南果梨种质资源保护、优质品种改良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海城南果梨基因库”与“DNA溯源鉴定实验室”同日正式揭牌,标志着海城农业正式告别传统模式,迈向科技与大数据驱动的智慧新时代。基因库将为南果梨百年种质资源提供“安全锁”,DNA溯源技术将赋予南果梨独一无二的“基因身份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防护网”。
打造“世界南果梨之都”
虽然海城南果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品牌建设不足、深加工环节薄弱等问题。
“我们将在种植端完善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南果梨品质与产量稳定性;加工端聚焦国际标准研发更多深加工产品,丰富产品矩阵;销售端持续拓宽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深化产业融合,推动‘种植+加工+文旅’一体化发展。”苏宏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海城已明确提出,要全产业链发力,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南果梨的技术研发中心、种植生产中心、精深加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和南果梨文化旅游中心。
海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海城将通过建设南果梨产销主体信息库,将全市从事南果梨生产营销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全部纳入信息库管理,逐步构建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海城还将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依托公用品牌,创立和培育自身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形成公用品牌支撑企业品牌,企业品牌丰富公用品牌的良好格局。力争3年内,将“海城南果梨”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培育3个至5个国内知名的行业品牌。
上述负责人表示,海城将倾力打造“世界南果梨之都”,力争到2027年,基本实现南果梨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实现鲜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突破50%,订单收购比例突破50%,加工转化率突破30%。实现产量30万吨,产值30亿元,带动20万果农增收。
通过打造“北纬40度海城质造”南果梨品牌矩阵,推进海城南果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海城南果梨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