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大指数,上证指数涨1.67%,深证成指涨2.33%,创业板指涨2.76%,后市将如何发展?看看机构怎么说。
中信证券:A股水牛特征显著,突破3600点后增配恒科科创
市场近期已经演绎出比较典型的水牛特征,我们集中汇总了投资者提问较多的5个问题,并给出我们的答案。1)近期的增量资金到底来自于哪?我们最初观察到的是比较广泛和普遍的机构资金净流入,随着市场赚钱效应开始积累,我们发现散户的流入也在加速,并且行情热度升温、反内卷叙事逻辑加强,一些保守型资金可能也在被动调仓。2)基本面和流动性阶段性背离的水牛一般会持续多久?历史复盘显示,2010年以来,基本面和流动性背离的水牛,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4个月,本轮水牛行情能否演化为持续时间更久的全面牛市需要观察后续基本面(即使是结构性的)好转情况。3)反内卷叙事下还有哪些低位低估值品种可以参与?本轮反内卷行情中,简单复制2021年博弈上游涨价的持续性可能有限,但市场还存在一些估值尚处低位且关注度不高的周期制造类品种,报告正文做了系统梳理。4)人工智能大会后科创板会不会补涨?我们认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有望给多个细分领域带来催化,同时随着科创板“1+6”政策、金融支持科创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自今年4月以来明显滞涨的科创板有望迎来补涨行情。5)突破3600点后,当前我们的策略应对思路是什么?增配恒科、增配科创,同时行业层面继续围绕有色、通信、创新药、军工、游戏轮动。
中金:被动外资流入中国激增 主动基金低配程度扩大
中金发布研报称,被动外资流入激增,创去年10月初以来最大单周净流入。A股流入13.2亿美元(vs. 上周流入1.0亿美元);港股和ADR流入18.5亿美元(vs. 上周流入4.8亿美元),以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的基金流入为主。
配置比例上,截至6月底,全球各类主要类型主动基金对中国配置比例低于基准约1.3ppt,低配程度较5月底的1.1ppt 继续扩大,其中被动资金配置比例升至7.4%,但主动资金配置比例持平于上月的 6.1%。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外资方面,EPFR口径下(截至周三):
主动外资继续流出,流出A股2.0亿美元(vs. 上周流出2.2亿美元);流出港股和ADR 3.2亿美元(vs. 上周流出3.3亿美元);专注中国市场基金流出最多,全球新兴市场基金继续流出。
被动外资流入激增,创去年10月初以来最大单周净流入。A股流入13.2亿美元(vs. 上周流入1.0亿美元);港股和ADR流入18.5亿美元(vs. 上周流入4.8亿美元),以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的基金流入为主。
南向方面,本周南向资金流入323.5亿港元(vs. 上周流入214.6亿港元),日均流入64.7亿港元(vs. 上周日均流入42.9亿港元),已累计流入8,200.3亿港元。个股层面,上周增持最多为中国人寿、建设银行与快手等,但流出中国移动、小米等。
港币维持在接近弱方保证,隔夜Hibor小幅回升,1月期Hibor维持低位。
配置比例上,截至6月底,全球各类主要类型主动基金对中国配置比例低于基准约1.3ppt,低配程度较5月底的1.1ppt 继续扩大,其中被动资金配置比例升至7.4%,但主动资金配置比例持平于上月的 6.1%。
近期市场向上突破,朝着给出的乐观情形演进(恒指26,000)。从去年底以来的几轮反弹经验看,每一次的政策和产业因素并非完全没效果,但市场一开始总会“想得更多”,进而导致透支:924对政策的憧憬如此;1-3月AI行情时的“东升西降”叙事如此;4月后的新消费、创新药和当前的周期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但好处在于:一流动性充裕、二底部有支撑。这两个因素和市场总会透支的特征叠加在一起,促使依然认为:在亢奋的时候追,不如在低迷的时候买和提前埋伏来得更好,亢奋的板块在高位锁定部分利益,也可避免回撤,3月AI行情即是如此。
建议也基本兑现:1)分红侧可以适度从短期透支的银行部分切到保险;2)成长侧可以从透支的新消费切到AI应用(游戏互联网、短视频、软件等)、机器人与零部件,创新药短期也有些透支但长期逻辑依然成立,所谓“新哑铃”,核心原则是在合理的位置买长期正确的板块;3)周期的重心在需求而非供给。
申万宏源:再论“牛市氛围”的合理性
一、再论“牛市氛围”的合理性:时间已经是牛市的朋友,是因为时间是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流入的朋友。反内卷显著提升了2026 年中游制造供需格局改善的可见度。远期有困境反转预期的情况下,25H2 经济验证承压可能只会带来短期波折。居民全面增配权益的条件仍有欠缺,但赚钱效应已加速累积。A 股全面增量博弈的时间可能提前。
过去两周,市场行情在“牛市氛围”中演进,体现为高切低轮动行情也有弹性,市场向上弹性大,调整幅度小。本周,我们继续讨论“牛市氛围”的合理性:时间已经是牛市的朋友,这背后核心是时间是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流入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面有效改善会渐行渐近,增量资金流入也可以期待。1. 中游制造从2026 年中开始,本就会出现供给出清,固定资产增速低于名义GDP 增速。反内卷只需实现“去资本开支”,就能使得中游制造资本开支负增长更深、更持续,进而使得供需格局容易改善的窗口延续更长时间。本轮行情有远期基本面改善支撑。25H2 经济增长不及25H1 + 国内经济刺激力度无法满足最乐观者的预期,仍是基准假设。但在远期有困境反转预期的情况下,25H2经济验证承压可能只会带来短期波折。2. 居民全面增配权益需要A 股赚钱效应累积量变到质变。现阶段,公募2020-21 年新发行产品尚未解套,盈利客户占比也尚未回到历史中位附近。但赚钱效应累积正在加速,6 月23 日以来,基金重仓股指数上涨11%。居民增配权益的通道被打通的时间,可能明显提前。
从牛市的“三块拼图”视角看,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 股,基本面的周期性改善,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来。而长周期、大波段的乐观预期,恰恰就是过去半年边际变化最快的因素。中国竞争优势的认知不断强化,中国体系出海(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金融协同出海)趋势已成,这都是强化“中国战略机遇期”叙事的因素。这构成A 股“牛市氛围”不断强化的基础。
二、短期行情不止于“高切低”,低估值板块股价高弹性,是叠加了“反内卷”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催化。“反内卷”本身是供需格局改善的主线逻辑。而水电站重大工程,是中国战略机遇期和中国领先叙事的印证。所以,顺周期低估值演绎成了高弹性主题。高切低行情是市场突破后,市场寻找牛市结构主线的过渡阶段。强势市场中,可以在结构轮动中,等待主线明确。
我们认为,高切低行情是市场向上突破,“牛市氛围”强化后,市场寻找牛市主线结构的过渡阶段。当带动市场突破的结构(金融、AI 算力、低估值顺周期)先后休整,市场积极尝试各类结构,寻找突破口。弱势市场,缺乏主线市场会明显调整;而强势市场,缺乏主线阶段,会演绎高切低轮动行情。现阶段仍可积极寻找新结构机会。
三、短期,结构轮动中,科创已是相对滞涨的方向,短期可能有修复行情。主线行情休整阶段,非银金融和创新药是中期机会明确的方向,短期值得坚守。继续提示:1. 中期挖掘景气改善与供给出清/反内卷政策超预期共振的中游制造才是重点。2. 继续战略看好港股:互联网龙头、新消费&创新药、港股高股息举牌都是中期机会。3. 银行调整已兑现,市场关注度降低,构成再配置机会。
光大证券:当前该追涨 还是寻找补涨?市场有望震荡上行,关注三条主线
历史来看,在上证指数涨幅较大且回撤较小的行情中,行业表现有时会体现为“强者恒强”,有时则体现为“轮动补涨”。考虑到本轮行情具有慢牛的特点,我们筛选了2010 年以来具有类似特征的时间段来观察行业的表现特点。历史来看,具有慢牛特征的上涨区间共有8 段。在这8 段区间中,行业表现有4 次呈现出强者恒强的走势特征,但是也有4 次体现为轮动补涨的特征。
两种行业轮动方式的不同,或许主要取决于经济及基本面的差异。当经济及基本面向上时,不少行业业绩持续性往往会较好,股价上涨的持续性也会更强,行业表现便会呈现出强者恒强特征。反之,当经济及基本面表现一般时,大多数行业的业绩持续性较弱,行业的股价表现便也难以持续,行情便会存在补涨的特征。
当前来看,本轮行情或许会以“轮动补涨”特征为主,补涨的机会更值得关注。
一方面,经济强复苏的概率相对较低,指向行业轮动方式或为“轮动补涨”。另一方面,本轮行情的实际表现也体现为“轮动补涨”,而非“强者恒强”。此外,市场已接近去年高点,分歧或逐渐加大,前期滞涨的行业安全垫相对更高。
当前有哪些补涨机会值得发掘?关注本轮涨幅靠后,但历史表现靠前的方向。有的行业天然股价弹性较为一般,在市场上涨的过程中很难出现较大的涨幅,因此发掘补涨的机会如果仅考虑涨跌幅意义或许并不大。相对而言,当前涨幅一般,但历史相似情景下涨幅靠前概率较大的行业在未来出现补涨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大类板块方面,各大类板块涨幅与历史涨幅靠前概率基本匹配,补涨机会不明显;申万一级行业中,重点关注电子、机械设备行业未来可能出现的补涨机会;申万二级行业中,重点关注化学纤维、工程机械、军工电子、航天装备、自动化设备行业。
下半年市场或冲击新高。去年9 月以来的市场行情已从政策驱动逐步转向基本面与流动性驱动,未来市场行情演绎的节奏或可参照2019 年。展望下半年,市场仍存在一些预期差,市场或将开启下一阶段上涨行情,并有望突破 2024 年下半年的阶段性高点。
配置方向上,短期关注有望出现补涨的板块,中长期则关注三条主线:内需消费、科技自立与红利个股。内需消费方向,关注补贴相关、线下服务消费等;科技板块,关注AI、机器人、半导体产业链、国防军工、低空经济等;红利板块,关注部分高质量标的。
浙商证券:攻势延伸行情升级 耐心持、择机增
随着本周市场强势上涨,以上证为代表的宽基指数出现“攻势延伸”的情况,这意味着中线目标或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美元对人民币离岸汇率基本确认下行趋势,人民币下一阶段或对美元持续升值,参考历史经验(2017 年、2020年),这有利于形成A 股的中线多头格局。从中长周期来看,上证指数的目标点位或已经不再局限挑战2024 年10 月8 日的高点3674 点,而是有希望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持续上行。从短周期来看,市场持续强势上涨带来了一定短线获利盘,近期大盘或出现双向波动,但近期的两个短线缺口(3517-3518,3536-3542)、20日均线和上升趋势线,都将成为可靠的短线支撑。
配置方面,基于“攻势延伸行情升级,走势稳定短线有撑”的判断,我们建议:
继续坚持当前中线仓位,若遇市场回调前述短线支撑时,可相机增加短线仓位;若遇回调日线MA60 时,则可以进一步增加中线配置。行业配置方面,继续采取“1+1+X”均衡配置(大金融中银行、券商+军工/计算机/传媒/电子/电新等科技成长),但需要注意局部调整:(1)在市场风险偏好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考虑将银行中的大行切到小行,增加组合弹性;(2)持续保持券商配置、防止上行风险,但可以将涨幅较大的品种切换为年线附近品种;(3)在科技成长板块内积极挖掘年线上方低位个股,做好板块内“高低切”操作。
东吴证券:年内AI二波启动 关注国产算力和应用
大国博弈背景下,美对中的贸易政策拉锯和科技封锁加码将成为“特朗普2.0”时期不可忽视的扰动因素随外部不确定性放大,“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出新的要求: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提振内需,加快推进“内循环”视角下的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025年,我们的行业配置将紧紧围绕上述3条逻辑,具体如下:
活跃内循环:重视“两重、两新”,“化债”,和消费领域新增长点从“两重、两新”结构性增量角度,关注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设备、工业软件从化债角度,关注环保、建筑、机械、信创等To G行业,以及低空、车路云等领域的科技新基建从消费新增长点/政策潜在增量角度,关注情绪经济、国货潮品、多胎等 。
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可控、新型能源科技、空天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人工智能角度,关注AI Agent、AI 应用(独立软件应用、AI眼镜等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新能源角度,关注光伏/锂电新技术(BC、HJT、固态电池)、新型电力系统、未来能源(核电/聚变能源)自主可控角度, 关注“卡脖子” 环节的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渗透方向,前者尤其关注以HBM为核心的芯片制造产业链空天信息技术方面,关注低空经济、卫星&商业航天数据要素方向,关注数据要素授权运营平台、数据资源开发商、医保数据要素、数据跨境流通、数据安全 。
扩大对外开放:关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免税、入境旅游等。
中泰证券:如何看待近期上游资源品行情?
近期一系列政策不能作为周期品即刻扩张的标志信号。首先,正如我们上周分析,本轮“反内卷”政策在层级和效果上,更类似于去年国务院主导的“以旧换新”类政策,而非全面供给侧深入改革。其次,市场关注的工信部近期将发布的部分行业稳增长指导性文件更多属于产业方向性指导,而非财政或货币层面的强刺激。因此不会像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期那样形成周期性商品供给收缩与价格上涨的共振效应。第三,关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我们认为其更具地缘政治与战略资源属性,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重启大基建信号。这一超级工程是中国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塑造跨境水资源合作机制的综合战略实践,并非简单拉动国内周期品需求的传统基础设施扩张项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透露总量政策边际回收信号。正如我们此前预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未推出额外的“棚改”等宏观刺激政策。本周《人民日报》7 月17 日头版“微观察”报道准确总结了会议上总书记发言细节,这些表述一方面呼应了2023 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强调的“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另一方面释放出下半年总量刺激政策边际回收的前期信号,暗示未来财政、货币、监管政策将逐步趋严。其次,本次会议特别强调“老百姓的感受在哪方面最强烈,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这或意味着在总量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指数市场承压或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第三,对于产能问题,总书记强调要从“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观察产业布局。可以看出,这次的政策导向要求清醒克制,并非是市场预期的那种“2016 年式供给侧大规模扩张”。
中美元首会晤可能性上升,科技股或迎结构性利好。上周,美国允许英伟达恢复对中国出口H20 AI 芯片,迅速引发科技板块反弹。美国商务部长证实,该决策是围绕稀土供应谈判的一部分,表明高科技出口政策正出现转向信号。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在多个重要版面强调“中美友谊”,传递出官方愿意缓和关系的意图。彭博社等媒体也报道特朗普有望在10 月访华。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从现在至10 月期间,中美各层级的互动和官方公告预计将以“缓和”和“建设性”为主基调,冲突升级的风险相对较低。综合来看,技术出口松绑、媒体语境营造及高层互动节奏同步改善,未来数月科技股具备显著结构性利好。
综合特朗普近期推文与多批报道,不排除他正对欧盟极限施压,以期促成一项对美国更有利的贸易协议,这一过程或将增加全球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波动性。尽管短期内资本市场面临风险提升,但我们仍认为欧盟与美国年底前签署协议的概率较大。总的来看,阶段性施压或加剧短期波动,但随着协议推进和市场信心恢复,全球资本市场中期稳定预期仍然合理。
综上所述,三季度基本面特征可以归纳如下:核心城市楼市与转口贸易面临更大压力,政策总量边际收紧,风险偏好将主要受到“舆情与预期管理”机制以及9 月3 日抗战阅兵、预计10 月或会召开的四中全会与中美元首峰会三大重要事件的影响,整体维持高位。在资产配置结构上,建议继续执行“哑铃型策略”:集中布局科技+军工板块,以及非银行体系以外的红利类资产。
开源证券:要以“牛市思维”操作,但最好以“中枢缓慢上行的震荡市”的心态进行交易
市场突破后,我们的观点:中枢缓慢上行的震荡市市场突破后,虽然分歧仍然存在,但我们对于指数的长期突破维持乐观判断,形态类似“中枢缓慢上行的震荡市”:(1)短期指数临近关键点位,市场博弈加剧,警惕短期回调的风险;(2)市场对突破存在两大疑惑,“基本面尚未触底”和“反内卷财政支撑不强”;(3)在宏观预期未显著变化的背景下,汇金是本轮突破的核心力量,也是市场最重要的底气之一,持续性的长期资金投入稳定及抬升市场中枢。(4)我们认为,要以“牛市思维”操作,但最好以“中枢缓慢上行的震荡市”的心态进行交易,在交易和配置层面不建议盲目追高,应坚守自我。(5)风格上,看好成长板块,在市场风险偏好高位,成长更易跑出超额。
在多数反内卷行业的拥挤度突破阈值后,市场对反内卷仍然存疑,是否存在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进行配合。然而,当前反内卷政策发生了一点变化,反内卷的内涵出现了进一步延展:发改委将出台反内卷行业具体工作方案,及雅江水电项目让市场对需求性政策有了期待。
后续反内卷行情展望:①如果需求侧政策力度不足,本轮反内卷行业或更多定义为一轮反弹行情。②如果后续需求侧刺激政策足够强,或将形成一轮持续性强的反转行情。
当下配置建议:科技+军工+金融+Delta G 消费+稳定型红利+黄金行业配置“4+1”建议:(1)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AI+、机器人、半导体、信创、军工(导弹、无人机、卫星、深海科技),此外关注与指数共振度较高的金融科技与券商板块。(2)“内循环”内需消费:服装鞋帽、汽车(包括两轮电动车)、一般零售、个护用品、食品、饮料乳品、风味发酵品Ⅱ、新零售等,重点关注盈利增速边际改善的细分领域;(3)成本改善驱动:养殖、航海装备、能源金属、饲料;(4)出海结构性机会:中欧贸易关系缓和(对欧洲出口占比高品种:汽车、风电等)及小品类出海(如零食等);(5)底仓配置:稳定型红利、黄金、优化的高股息。
华金证券:八月继续震荡偏强 周期和成长占优
今年8 月A 股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走势,慢牛趋势不变。(1)政策持续积极、外部风险有限使得8 月风险偏好可能继续回升。一是政策上,反内卷等积极的政策持续出台和落地实施,可能持续提升市场情绪。二是外部事件上,中美关税谈判继续进行,谈判推进下8 月外部风险有限。(2)8 月经济、盈利仍可能延续修复趋势。一是8 月经济可能延续修复趋势。二是8 月工业企业盈利和全A 盈利增速可能改善。(3)8 月流动性可能维持宽松。一是8 月宏观流动性仍可能维持宽松。二是8月股市资金可能加速流入:首先,在经济修复预期和人民币汇率升值下今年8 月外资可能进一步加速流入;其次,8 月市场情绪可能维持高水平,融资有望进一步持续流入;最后,机构偏好的方向表现偏强,可能导致8 月新发基金规模进一步上升。
8 月风格可能偏均衡,成长和周期可能相对占优。(1)8 月风格偏均衡,成长和周期风格可能相对占优。一是复盘历史,8 月金融、成长和消费风格相对占优。二是今年8 月成长、周期(包括大金融等)可能相对占优:今年8 月受益于政策和流动性宽松的科技、周期,受益于盈利预期回升的周期和消费可能相对偏强。(2)8月哑铃策略(科技+红利的配置)超额收益可能相对有限。一是复盘历史,哑铃策略不占优时主要受经济和盈利预期改善、流动性宽松等因素驱动。二是今年8 月哑铃策略超额收益可能相对有限:首先,反内卷政策实施可能导致今年8 月经济和盈利预期改善,核心资产表现可能相对占优;其次,在经济修复预期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科技成长和部分核心资产表现可能相对占优。
8 月行业配置:建议逢低配置周期和科技成长。(1)8 月周期和科技成长可能相对占优。一是复盘历史,PPI 同比增速回升后三个月内,政策导向和高景气的行业相对占优。二是当前来看,今年8 月周期和科技成长可能相对占优。(2)日历效应上,8 月周期和消费表现相对占优。(3)已披露可比口径下,传媒、建材、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和计算机中报盈利增速占优。(4)8 月建议逢低配置:一是受益于反内卷政策和盈利预期可能改善的电新、有色金属、快递、化工、大金融等行业;二是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计算机(AI 应用)、电子(消费电子、半导体)、传媒(AI 应用、游戏)、通信(算力)、军工、机器人、创新药等。
湘财证券:预期8月市场震荡回调 看好防御性红利板块
8 月份政策面或有波动、市场面依然宽松、基本面大致相对平淡宏观面,5 月中美关税联合声明以及6 月中美伦敦会谈,标志中美贸易战暂时缓和,但90 天暂缓期将在8 月份到期,之后中美就关税的进一步谈判不确定性较大;而我国上半年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且5 月7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落地一揽子货币政策,除降准、降息外,还完善了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了的政策工具,预期7 月政治局会议出台大量刺激性的政策的概率不大。
市场面,资金方面大概率保持相对宽松,主要来源是长期资金入市;而美联储7 月大概率会再次推迟降息。
基本面,上市公司半年报将在8 月份完成公布,预期会有公司因业绩亮眼而助推公司股价有所表现,但整体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幅度将相对有限。据Wind 数据,我国工业增加值6 月累计同比维持在6%之上,但5 月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为-1.10%,主要是5 月当月同比增速为-9.10%,预期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上半年将继续保持负值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的想象空间。
综合而言,8 月份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中美贸易暂缓90 天结束,但国内宏观政策大概率不会立即加码;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落地;同时,市场在7 月份连续突破压力位,市场抛压逐步上升等因市场在的综合作用,我们预判8 月份市场大概率会出现震荡下行调整。
长维度来看,目前A 股市场处于新“国九条”行情+类“四万亿”投资的重叠趋势中,在稳住股市的政策指导下,2025 年A 股市场大概率以“慢牛”方式运行。中维度来看,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科技、绿色、消费以 及基建等领域将是2025 年度内市场关注的主要方向。
短维度来看,8 月份中美关税90 天暂缓期结束,中美关税谈判的不确定性将有所上升,但我国上半年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7 月宏观政策大幅加码的概率并不大,预期市场进一步上行难度较大。海外方面,预期美联储7 月大概率继续维持现有利率,海外资金难以出现大幅流入的状态。综合而言,我们预期8 月市场大概率会经历震荡下行调整。建议重点关注:长期资金入市相关的红利板块(银行、保险),消费相关的教育、乘用车等板块。
太平洋证券:预计指数将震荡上行直至上破去年10月8日的高点
整体看,市场情绪依旧处于积极状态,预计指数将震荡上行直至上破去年10 月8 日的高点,短线上上证指数在3420 点附近支持力度较强,可作为指数短线强弱的参考。中期来看,是否会构成趋势性下跌仍可参考我们此前提出的三个观察点来进行判断:一是油价的高点也是地缘风险消退和指数止稳的起点,因此6 月23 日上涨的低点可作为此轮上涨行情是否完全结束的指标,在低点未跌破的情况下可积极对待。二是成交能否持续且温和放量,这是指数能否形成牛市的重要基础。三是人民币汇率能否持续升值,最少要保证不大幅贬值。目前离岸人民币突破了下行的趋势,且欧元和日元过于极端的投机性多头仓位平仓后带动美元指数上行,但美方对中美贸易谈判的预期管理好于欧洲和日本,使得人民币较其余非美货币表现更强,预计人民币整体震荡运行的概率大。但若离岸人民币有效突破了6 月23 日的高点,则应注重风险管理,此时如果指数同时跌破支撑,应及时离场。各大板块百家争鸣,目前主线有三:一是政策上反内卷逐步进入落实阶段,相关板块如光伏、生猪、玻璃等皆走出底部的迹象明显,目前板块仍处于历史低位,可积极参与。二是产业方面有重大转折的板块,如固态电池、创新药等。三是高股息板块,其中煤炭板块受益于反内卷,而在没有全球衰退背景下油价较难跌破40 美元,也为能源类高股息提供足够的支撑,银行保险等类债券板块受益于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业绩目标改变的资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