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熊山展区后,上海动物园又有展区启动大规模改造。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10月10日)从上海动物园获悉,上海动物园中型猛兽展区改造项目今天正式进场施工,计划工期为450天,展区内原有动物暂停展出。
中型猛兽展区改造项目位于上海动物园西北角。项目完成后,将成为马来熊、斑鬣狗、缟鬣狗及猫科动物等10余类中型猛兽物种的“自然舞台”,尽可能还原各类动物的原始生境,并在兼顾游客参观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动物较难感受到人”等设计,减少传统动物园设施布局和游览活动对动物生活的干扰。
时至今日,全球仍有许多动物园保留了一批传统的动物展区,以往的环境设计和展出方式更多考虑的是游客安全,因而增加人与动物的隔阂,多采用下沉式、壕沟式、网笼式等展出方式,在动物福利、自然教育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上海动物园的熊山展区就是一个例子,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的这个展区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山体和块石砌成的高墙,让动物被高高在上的游客围观,已不契合现代动物园注重动物福利和生态化展示的理念,同时,这种居高临下的参观方式还导致投喂现象难以杜绝,不仅给动物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也存在安全隐患。
熊山展区今年夏天改造后,增设竹片围挡,缩小了展区的暴露空间,让动物难以被游客干扰到,同时在几个观察点设置了玻璃围挡,方便游客观察,也大幅缩减了不文明游客向展区内投掷食物的空间。
中型猛兽展区的改造也秉持相同理念,根据园方公开的鬣狗活动场效果图,“毛孩子”们将“回归”它们的原始生境——稀树草原、森林边缘、半沙漠地区及山地,展区里的草木将更茂盛,活动视野将更开阔。
中型猛兽展区改造项目施工范围。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国庆假期中的熊山展区,投喂问题通过物理围挡大幅度改善。与此同时,上海动物园已规划熊狼展区改建项目,对存在几十年的熊坑按照现代化、动物友好型标准进行全面改造。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鬣狗活动场效果图。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让更多“毛孩子”尽可能住上类似它们野外种群亲友的栖息环境,即使是“西郊顶流”——雌性孟加拉虎“红糖”也得让路。
上海动物园表示,“红糖”今天暂停展出,回到后场休个长假,大约10天后搬去新展区——乡土虎展区南侧区域,目前该区域的装修已接近尾声。
饲养员表示,虽然新家有更大的栖架和水池,可以让长大了的虎妞更舒适,但动物适应新环境都有一个过程,“红糖”也不例外。它先要熟悉运输笼,直到脱敏,能够配合饲养员引导进入笼内转运,然后才是适应新展区的内舍,等熟悉后,慢慢引导它去探索内舍前往新展区的通道,最后才是熟悉新展区后的重新“营业”。
园方表示,“红糖”喜爱的饲养员和玩具将全程陪同它搬家。
“红糖”出生于2024年8月10日,自小被母虎抛弃,被饲养员照顾长大,从恒温箱中拿出来后在一个标有“红糖麻花”的大纸箱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因此得名。
萌萌的大脑袋加上喜欢上蹿下跳的活泼劲,还时不时会“伏击”每一个靠近玻璃的人类,让红糖的“含糖量”激增,喜爱它的朋友越来越多。展出至今,每逢假期,上海动物园往往要采取限流措施,在“红糖”展区实行单向通行且限制参观时间。
萌妹子“红糖”。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长大了的“红糖”。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