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人海中,总有一些人以其不凡之举,点亮生命的灯塔,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复旦大学研究生崔晨昊,正是这样一位青年。当他的身影穿梭在校园中时,人们或许只会看到一个普通学子的模样。然而,当命运向他招手,询问他是否愿意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却坚定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用热血诠释大爱。
崔晨昊。受访对象供图(下同)
人们仰视爱,崇敬爱,可有时却很难发现,爱的种子,其实就在自己心间。在本科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崔晨昊看到了学校红十字会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推送文章,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崔晨昊说:“我小时候就知道白血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治疗。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白血病的方法。所以,当我看到这篇推送时,我就想要入库,希望能有机会帮助到需要的人。”入库的过程并不复杂,只需要提供一份咽拭子样本即可。但这不仅仅是一份样本那么简单,更是一份对生命的承诺。入库后,他并没有想太多,毕竟配型成功的概率并不高。然而,就在他为保研而努力的那一年,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2022年10月的一天,崔晨昊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当时,崔晨昊正骑着自行车,在去往教室自习的路上。事发突然,“那一刻,我当时就懵了,完全没想到真的会配型成功。”崔晨昊回忆“尽管自己已经有一些初步的心理准备,但当真的得知有一位病患正等待自己造血干细胞救命时,肯定要再下一次决心”,一种命运推动下的使命感瞬间变得深刻而真切起来。他还是决定先与家人商量一下。不出所料,起初家人对这件事表示了强烈地反对。他们认为 “捐献骨髓”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面对家人的担忧和反对,崔晨昊并没有放弃。他查阅了大量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资料,并向身边的药学朋友咨询。最终,他用自己的真诚和专业知识说服了家人。“虽然捐献时药物会有短暂的副作用,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身体产生损伤,更重要的是相比起挽救一个生命来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崔晨昊坚定地说。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崔晨昊经历了高分辨率配型、体检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次检查,他都积极配合;每一份知情同意书,他都认真阅读并签字。他说:“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患者的承诺。”
在2023年3月,崔晨昊迎来了捐献的日子。他住进了医院旁边的酒店,开始每天注射动员剂。动员剂的作用是促进骨髓中的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以便后续的采集。注射动员剂的过程并不轻松,崔晨昊出现了头痛、发烧等副作用。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他说:“我知道这是为了挽救生命,我必须坚持下去。”
崔晨昊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捐献当天,崔晨昊来到医院躺在了病床上,双手插着滞留针。随着机器的启动,他的血液被缓缓抽出,经过处理后,干细胞被分离出来并收集起来。“我没有想太多,只是希望这个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回忆起捐献的过程,崔晨昊始终保持着平静,他记得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当走下病床的时候,胳膊都麻了。捐献结束后,崔晨昊在医院观察了一天便返回了酒店。尽管身体还有些虚弱,但他内心充满了满足和喜悦。“我知道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说。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是否真的挽救了病患的生命,但这份特别的经历,足以让他铭记终生。
如今,崔晨昊已经回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但他捐髓救人的事迹却在校园内外传为佳话。在校园里,他也时常参与相关的宣传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传递爱心的行列中。他说:“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