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 Sam Altman社交媒体发文称尝试创造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计算机
北京时间9月19日晚间,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发布报道称,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已与中国“果链”龙头企业立讯精密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一款面向消费者的革命性AI设备。同时,OpenAI还被传出与歌尔股份也在接触。
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首款AI设备目前仍处于原型研发阶段,但其设计理念已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它将被打造为口袋大小的便携形态,搭载先进的上下文感知系统,并深度整合ChatGPT背后的大语言模型,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
报道提到,这类设备有望成为智能手机之外的全新AI交互方式,从而冲击苹果及其他消费电子厂商的市场份额,挑战智能手机和传统硬件的地位。截至发稿,立讯精密和OpenAI都尚未对该消息回应置评。
挖角苹果的人才和供应链,OpenAI做硬件是认真的
OpenAI身为AI大模型时代的超级明星企业,软件上的领先不足以满足其野心。AI最重要的是落地和应用,跨界进军硬件领域也成了OpenAI必做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布局硬件早在多月前就已经开始,并为此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早在5月,该公司就以65亿美元(约合461.9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前苹果设计总监Jony Ive创立的io Products公司。此前,时任OpenAI首席技术官的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也曾向媒体暗示:“我们正在探索如何让人工智能突破屏幕的限制。”此次与立讯精密的合作,显然是其硬件战略的关键落子。
不仅如此,为了加速产品的落地以及少走弯路,OpenAI很早之前就开始从苹果招募大量工程师。相关信息指出,2025年已从苹果招募逾二十名硬件工程师,人数较去年翻倍,这些人曾在苹果负责用户界面、可穿戴设备、相机及音频技术等核心领域。其中,不乏Siri视觉交互元老Cyrus Daniel Irani和前Apple Watch硬件负责人Erik de Jong等大佬。
为了吸引人才,OpenAI提出的“转会包”可谓含金量十足,入职即授予超100万美元股票,并承诺“小团队、快决策”,减少官僚作风、增加团队协作。
有意思的是,部分苹果员工对当前产品“仅有渐进式变化”以及公司内部流程繁琐感到沮丧,过去一年股价表现不佳也加剧了离职意愿。因此,OpenAI还收到大量苹果员工的主动求职意向,不少苹果员工想与前首席设计官Jony Ive、硬件大佬Tang Tan重聚,再现“iPhone 时代”的创意氛围。
知情人士称,对于员工流失现状,也在苹果内部拉响警报。苹果供应链与制造团队原定8月的中国出差会被临时取消,以避免关键人员长时间离开总部,从而降低被OpenAI挖角的风险。
除了直接挖角最优秀的一批硬件人才外,OpenAI在供应链上也是从苹果“下手”,比如此次传闻的主角立讯精密。
其实,OpenAI入局硬件领域,要与立讯精密的合作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作为消费电子产业链龙头企业,立讯精密是苹果的核心代工厂之一,代工生产了包括iPhone、AirPods等多款产品。在AI、XR加速发展的当下,立讯精密也在加速布局,并已经成为AI眼镜等多个前沿设备的主要供应商。此前,立讯精密ABG研发总监许国军表示,“AI大模型会像电力能源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服务。”
除了立讯精密,OpenAI还被传出与歌尔股份也在接触,后者负责组装AirPods、HomePod、Apple Watch等多款苹果产品,为其将来的AI设备提供扬声器模组等零部件。
搞定了人才和代工组装,中间差的就是产品。目前,关于OpenAI最终落地的AI设备还未正式确认,据传其曾考虑过多种形态的AI终端,比如没有屏幕的智能音箱、AI眼镜数字录音设备以及可穿戴别针等多个方向。相关消息指出,OpenAI的首批产品预计将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正式发布。
AI Pin、Rabbit R1均折戟,OpenAI会成功吗?
利用人工智能改变传统消费电子形态,一直是近年来不少科技公司所追求的目标。有了顶尖的人才+供应链+AI能力以及充裕的资金,在多数人看来,OpenAI必然会像当初ChatCPT那样,革命整个硬件产业。只是,硬件创新不是1+1=2的问题,尤其是AI时代的硬件突破,脱离了用户的第一性原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嗨。
早在2023年11月美国科技公司Humane发布了一款号称“跨时代”的可穿戴智能设备——AI Pin。全新的人机交互方案和搭载GPT大模型等特点,快速在网络上获得广泛关注。
作为一款足够先锋的产品,AI Pin舍弃了以往多年消费电子最常见的屏幕+触控的逻辑,产品本身以磁吸的形式佩戴在用户的衣服上,通过投影来进行信息展示,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操作产品进行通话、音乐播放、拍照录像等功能。售价699美元,AI订阅费每月2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