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关店、大股东频频减持套现......水果零售龙头百果园摊上大麻烦了。
据其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百果园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91亿元,上年同期则盈利为3.81亿元,缩水超7个亿,这是近五年来百果园第一次净利亏损。
戏剧化的是,就在去年1月,百果园还信心十足地计划未来十年内营收突破千亿元、线下开出超万家门店,但风云巨变宛如一出戏。
截至2024年底,百果园的零售门店同比净减少966家,仅剩下5127家零售门店。期内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减至5116家,减少965家,平均每天关店近5家。
事实上,此番业绩爆雷并非突然,翻阅往期业绩已能窥见端倪。2019年至2022年,也就是百果园上市之前,其营收分别为89.77亿元、88.56亿元、102.92亿元,期间营收增速分别为-1.35%、16.21%、9.93%,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0.49亿元、2.30亿元、3.23亿元,期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0.33%、369.49%、40.35%。
2023年1月,百果园挂牌港交所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业绩火速变脸,营收增速却骤降至0.69%,归属净利润增速降至11.88%;进入2024年上半年,百果园营收、净利则双双负增长,分别同比下滑11%、66.06%。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以来,百果园的股东们就开始频繁减持。去年11月底,常务副总裁焦岳率先出手,减持317.8万股,轻松套现近400万港元;12月16日和2025年1月13日,焦岳又分别减持330万股和114.65万股,两次操作共套现570万港元,持股比例从年初的7.6%骤降至4.05%。
更狠的是,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吴战篪在11月11日直接清仓,卖掉20万股,套现31.4万港元,果断“割席”,似乎连自己人都对百果园失去了信心。
曾几何时,百果园以“高端水果专家”的定位成功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商,巅峰时会员人数超过9000万,复购率超45%,硬生生把水果生意做成了中产生活方式的象征。
现在的百果园,不仅深陷亏损泥潭,更被消费者和资本市场所抛弃,如此巨大的落差背后,百果园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眼看它起高楼
百果园拿到的发家剧本,堪称完美。
2001年,来自农村的余惠勇用自己手里仅有的400块钱,创办了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002年7月28日,百果园开出了首家门店,开业第一天就卖出了1万8的销售额,单月销售额突破40万元。
成立之初,百果园的服务目标就很明确,那就是以家庭为单元的城市中产,门店大多数都是开设在中高端小区旁边。
为了实施自己开水果连锁的“宏伟”计划,余惠勇还专门到香港拜访了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但经济学家在闻言后,直接给余惠勇浇了盆冷水:“这么大一个品类世界上没有,一定不符合商业本质。”
然而,这盆水非但没能浇醒余惠勇,反而点燃了余惠勇的斗志:“既然全世界都没有,干成了不就成世界老大了吗?”
剑走偏锋的余惠勇为百果园定了条规矩:做最好吃的水果。不得不说,当时百果园的品质水果,实实在在地切中了中产家庭的消费升级需求,比如引入日本晴王葡萄、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等小众高端水果,以稀有产地和品种名称建立“可感知的价值差异”后,消费者对于百果园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不但如此,被百果园选中的产品,到了销售端会被分成不同等级,拿山东红富士苹果来说,会被分成18个标准等级,大小、甜度都是水果分级的基本指标。甚至为了生产高端水果,余惠勇还注册了3家公司,从源头管控抓起。
靠着这套高标准,百果园的贵价水果成了送礼场景的社交货币,精美的包装礼盒、稀有的水果品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除了水果,更赞的还有百果园的“变态级”服务。百果园制定了“不好吃三无退货”政策,消费者如果对水果口感或品质不满意,就可以无小票、无实物、无理由退货。百果园还提供水果洗切服务,这一招“高端体验”留住了很多“贪图方便,懒得切洗水果”的消费者。
与一般连锁店不同,百果园还打破了传统的“合伙人模式”,实现“员工加盟商化,加盟商员工化”,这样,随着培养出的新店长越来越多,开店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让百果园得以迅速抢占市场。
乘胜追击,百果园不断在行业内更新着辉煌履历:2015年9月,百果园完成4亿元A轮融资,创下水果行业史上最大A轮融资,同年11月,百果园并购北京最大的水果连锁零售企业果多美。
2016年5月,百果园牵头发起并成立“优质果品产业联合会”,同年12月,百果园并购水果电商一米鲜;2018年1月,百果园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截至2020年末,百果园的终端门店数超过4600家,会员超7000万人,营收突破百亿大关。
2023年1月16日,百果园在香港正式挂牌,市值冲到百亿以上,跻身为中国最大的水果零售企业,风光无限。
然而,上市即巅峰的诅咒,百果园也未能逃脱。
02
眼看它楼塌了
百果园的业绩崩塌,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2024年,百果园交出了一份相当难看的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91亿元,上年同期则盈利3.81亿元。要知道,即便在疫情尚未完全过去的2023年,百果园的盈利还有3.62亿元。
但百果园的业绩变脸,并非没有征兆。首先,从行业角度来说,水果行业存在天然短板,水果易腐、保质期短,损耗率高(10%-20%)。此外,水果行业还具备非标品特性,水果品质受产地、气候、种植技术影响大,标准化难度高,导致采购成本波动大,品控复杂。
正因如此,尽管百果园建立了果品分级标准(如“四度——味——安全”),并尝试与果农深度合作、数字化管理,但实际执行中仍难以避免出现品控漏洞。加上为了冲击万店规模,百果园一再放宽加盟门槛,不断牺牲一些品质保障和服务,导致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从“腐烂果切”到“农药超标”,近年来,百果园屡次登上监管黑名单。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的两千多条投诉中关于水果变质、售后推诿是投诉重灾区,百果园的口碑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