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结束,猪价踉跄收官,从月初的14.2元/公斤跌到月末的13.75元/公斤,跌幅达3.2%。
正当市场一片悲声的时候,9月猪价又迎来了开门红,而且相比之前的小打小闹,涨幅明显增大。
9月1日,外三元生猪均价涨至13.87元/公斤,甚至有机构预计,如果涨势能维持住,不排除猪价可能会重新“入7”。
七八月最有可能上涨的月份都失败了,为啥9月的猪突然就发飙了呢?
主要是两个因素:
一是月底月初集团缩量出栏,导致生猪供应压力暂时缓解。
而且随着之前大猪集中出栏结束后,目前市场大猪供应压力下降,对市场冲击减轻。
二是需求抬头。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猪肉消费有增加的倾向。
另一方面,受开学季、升学宴等影响,下游市场猪肉消费增加,屠企开工率提升。
再加上9月后又将迎来中秋、国庆等节日利好,所以消费预期整体是有所增加的。
于是,9月看涨的积极性就大增。
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分析,虽然产能去化的压力比较大,但是经过前一轮惨烈的去产能后,生猪养殖集中度大幅增加,而头部企业成本较低,即便在当前猪价弱势的行情下,仍有利润,所以去产能的压力就不是特别大,有调控的空间。
再加上官方连续两波收储以后也释放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也不希望猪价再次大跌,这也就更加加剧了市场信心。
但这也仅仅是眼前,后续来看,不仅猪价大涨依然受限,而且可能还要再跌。
根据最新调控要求,到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调减50万头,而到2025年末生猪产能降到3900万头以下,而截至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为4042万头,也就是说,距离年底的调控目标还有100多万头的差距,这个压力还是很大的。
所以即便眼下猪肉消费将进入年内旺季,但是在100多万头的去产能压力下,也是顶不住的。
眼前的黑不是黑,眼前的涨也不是涨,只不过是阶段性的小插曲而已,甚至在后续庞大的去产能压力下,猪价不仅旺季不旺,甚至不排除还有进一步的下跌空间。
所以9月的猪发不了飙,不仅9月,今年的猪都很难发飙了。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