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提到的公司都是英伟达GPU芯片的大客户,当然,作为一个深谙世故的人,他可能遗漏一家重要的公司——杨植麟创办的月之暗面,但很快,他就找补回来了。
7月17日,黄仁勋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谈,两个人提到了DeepSeek以及阿里的千问,黄仁勋特意强调了一句“还有月之暗面的Kimi,他们非常出色”。近期,月之暗面推出了Kimi K2开源模型,号称超越了西方同类模型以及部分DeepSeek模型。
7月17日晚上,黄仁勋游览北京著名的景点——什刹海,为酒吧驻场歌手发红包,与路人合影、签名。
随后的7月18日,他会见了“AI六小虎”之一的大模型初创公司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根据媒体消息,近期,MiniMax将完成近3亿美元新融资,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将超过40亿美元。此外,这家公司正在寻求上市。
串联在这一系列行程中的中心思想是,面对变化,黄仁勋回归第一性原理,向市场客户传递信心以及指引。
据《中国企业家》统计,从7月14日至7月19日,即黄仁勋在北京访问之际,英伟达在资本市场一路看涨,股价从164.07美元涨至172.41美元,市值达到4.21万亿美元,这比日本2024年GDP还要高。
在北京期间,黄仁勋还出售了英伟达22.5万股的公司股票,价值约3800万美元,这是其今年3月制定的出售不超过600万股股票计划的一部分。自该计划开始执行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出售120万股股票,总价值约1.9亿美元。
伴随着英伟达的市值狂飙,7月15日,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黄仁勋的净资产为1430亿美元,在全球富豪中排名第九,超过了巴菲特。
一年三访北京
7月的这次北京之行,是黄仁勋2025年第三次到访北京。
今年1月,黄仁勋先后到访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开发者与合作伙伴,“我们在中国仍拥有150万名开发者,我们共同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市场之一、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黄仁勋说,很多人不了解英伟达在中国已经深耕25年了,在北京、上海、深圳拥有近4000名员工。英伟达中国员工流失率是全球最低的,每年仅0.9%。
此外,黄仁勋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宇树CEO王兴兴、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等一起用餐。
摄影:闫俊文
此时,黄仁勋春风得意,财报的收入与利润几乎翻倍增长,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0月27日)的财报,公司该季度的销售收入为351亿美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达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到了4月17日,应中国贸促会邀请,黄仁勋访问了北京。彼时,美国政府颁布禁令,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在此次访问中,黄仁勋说,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已对英伟达业务产生重大影响,英伟达在第一财季(截至4月27日)计提了45亿美元的库存减值。
H20的禁售,叠加DeepSeek-R1开源模型的冲击,传导到资本市场,4月30日美股盘后,英伟达股价下跌3.9%,市值蒸发1037亿美元。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三十载的企业,我们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黄仁勋4月份到访北京时如是说。
H20禁令期间,中国本土GPU技术也取得进展——4月10日,华为宣布实现“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技术突破,在算力规模和推理性能上比肩英伟达NVL72。
此外,中国的GPU初创公司——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正寻求上市,并借着DeepSeek浪潮,迭代自己的技术产品。
到了7月,黄仁勋带着利好消息重返北京,宣布H20将重新开放销售给中国市场。
面向媒体时,黄仁勋也回应了来自华为的竞争,他说:“任何低估华为、低估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是极其天真无知的。华为是一家非常强大的公司,我以前见过他们开发出的技术。”
最后,黄仁勋说:“我们始终在向所有竞争对手学习,包括华为。但归根结底,他们确实做得非常出色。”
除了H20,英伟达还在开发后续GPU系列,黄仁勋告诉媒体,未来也将推动更多Blackwell架构产品落地中国,这是Hopper架构之后的最新一代GPU架构。
黄仁勋不想放弃规模500亿美元的中国AI市场,其他竞争对手也一样。
在英伟达宣布恢复H20芯片对华出口的消息之后,美国另一家芯片公司超威半导体(AMD)称,他们也计划重启向中国出口其MI308芯片,该芯片是AMD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
“我的所有竞争对手都不是在维持现状,而是在不断投资,力争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每一天都不能停歇,才能配得上我们所拥有的业务。”黄仁勋告诉媒体。
AI时代的CEO:回归第一性原理
在AI时代,每一个身处大公司的CEO,甚至于职场中的每个人,该如何学习新知识,正在成为一个新课题。
黄仁勋有自己的答案,在7月17日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话时,他提到了“第一性原理”,他这样阐述:
事实上,无论你在哪个阶段,无论你是否还在编程、是否仍从事工程工作,有一件事始终不能放弃:那就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去思考问题。面对一个前所未见的复杂问题,必须一步一步地将其拆解,从最基础的原理出发构建理解。也就是说,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不能过度依赖“常识”或“经验主义”。
因此,我们必须教会人们如何进行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否则,就无法具备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而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就无法判断一个答案——无论是别人给出的,还是AI给出的——是否合理、有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