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企技术总监无奈吐槽:“我们花大力气搞的插混技术,在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居然干不过大家说的‘落后’增程!”
这事儿确实有点讽刺,插混在平民市场卖爆了,可一到高端圈就歇菜,反而让增程占了上风。
一、在技术方面,插混明明更“全能”,咋就输了?
插混像个“全才”:
发动机能直接驱动车轮,跑高速更省油;机电搭配的技术更复杂,含金量高;就算电池没电了,动力也还够用。
增程更像个“偏科生”:
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从不直接开车;结构简单,技术门槛低;跑高速时油耗比插混高。
可现实很打脸:理想L9、问界M9这些40万以上的高端车,全选了增程路线。
销量把同价位插混按在地上摩擦。技术更牛的插混,在高端市场就是没人买账。
二、插混丢了高端市场,就因这3个原因
1. 开车体验差太多
增程开着像纯电车,又平顺又安静,没一点杂音;插混的发动机一介入,不光有噪音,还可能顿一下。高端用户要的是“开车没动静、切换没感觉”,哪在乎省那点油?
2. 钱花的地方不一样
插混的复杂结构(比如变速箱、离合器)特别费钱;增程省下来的成本,能全砸在“冰箱、彩电、大沙发”上。高端用户宁愿为这些舒服的配置掏钱,也不为复杂技术买单。
3. 营销话术太重要,简单直接才管用
增程就一句话:“开着像纯电,还不用怕没电”,好懂;插混总说“可油可电还省油”,听着没那么“高级”。高端用户懒得研究技术,越简单的卖点越能打动他们。
三、平民市场才是插混的“主场”
在10-20万这个价位,插混就是“王者”:
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这些车卖得特别好;老百姓买车就图省钱——油耗低到4升/百公里,纯电跑50公里够上下班,价格还跟油车差不多;
就算有点顿挫,忍忍也值了,毕竟省钱才是王道。
给大家的实在建议:
预算有限选插混:省油又实用,过日子划算;想开车舒服选增程:安静平顺,体验像纯电;爱研究技术的看插混:参数更牛;
只在乎开车感受的看增程:坐得爽才是真的好。
其实说到底:技术先进不代表能卖好!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技术复杂的Windows Phone,输给了简单好用的iOS和安卓。
汽车市场也一样用户要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是看技术多复杂。
插混像个优等生,每门功课都好,可增程像个特长生,刚好戳中了高端用户要舒服、要省心的需求。
所以别替插混抱不平了,市场早就选好了:老百姓要省钱,就选插混;高端用户要舒服,就选增程。两种需求,各找各的好搭档。